

400-123-4567
13988999988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联系方式:400-123-4567
公司传真:+86-123-4567
手机:13988999988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 问:“全球旧学”如何超越中西,回应当代?
——标准访谈美国汉学家、南开大学“全球旧学”研究中心主任泰米夏
中新网记者 肖鑫
《老子》(又名《道德经》)为何以2000多个译本而闻名于世?怎样才能成为各国年轻人“反内卷”的指南呢?以“世界视野下的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为主题的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于10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应邀出席大会的美国汉学家、南开大学“全球老挝学”研究中心主任米莎·塔德接受中新社《东西方问答》专访,解读老子与西方哲学和文化,并提供独特的见解。 解释为世界各地面临当代问题的人们提供帮助。
访谈实录总结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在美国时对老子思想有何感触?为什么你有魅力?
泰米夏:14岁时在小镇图书馆“遇见”。也许我首先被《老子》中描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英译中神秘的汉字所吸引。
可爱的中外小朋友穿着道服,在“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遗产江西上饶的三清山。他们拿着竹简,和道士一起读《道德经》。 (地图信息)程锡雪 摄
中新社记者:《老子》全文只有5000多字,但全世界有2000多个译本。为何如此渴望《老子》的翻译与传承?
邰米霞:《老子》的特点之一就是“表达抽象”的原则,这对于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人来说都是有意义的。这种思维可谓是一种“常青哲学”,就是在不同文明中发现永恒的智慧。
《老子》展现了一种跨文化的智慧,也具有迷人的独特性,尤其是违抗常理、超越逻辑的表达方式。例如“弱胜强”。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但其背后有深刻的哲学。
中新社记者:《老子》开篇就说“人可以是人,但又不是人”。人们对“人”有不同的理解。他们之间有相似之处吗?
太米峡:《老子》虽然只有5000多字,但它涵盖了很多领域:哲学、宇宙、政治、经济、法律、军事、道德、修行、生活等等。因此,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另外,由于《老子》表达方式的特点,其解释也完全相反。例如,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政府不应该采取任何行动,也不应该采取任何行动。但另一种解释是,《老子》也说“天之道,过害而补不足”。政府应该像那样的“天道”来解决贫富差距问题。
相似之处又是什么呢?它是按照普遍原则(“人”)实现个人发展和社会繁荣。至于具体怎么做,《老子》讲的不是固定模式,而是能够随机应变,思考如何灵活应对具体问题。
2025年3月14日,“老子之乡”河南省鹿邑县将举办纪念老子诞辰2596周年系列活动。这一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是中国道教创始人老子的诞辰日。中新网记者 刘鹏 摄
中新社记者:很多年轻人在老子的思想中找到了“反焦虑、反内卷”的指导。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呢?
邰米霞:难怪中国年轻人发现老子思想可以治愈“现代病”。事实上,《老子》在欧美很早就被用来治疗“现代病”,因为年轻人、知识分子、甚至心理学家发现,老子的思想可以解决一些现代化带来的问题。
老子的思想真的是“反焦虑、反内卷”吗?现在人人都在讲“人生关键”,每一个阶段都要完美。年轻的时候努力学习,上最好的大学,找到最好的工作,买房,结婚生子。人生只能是一条笔直的轨道,永远向前走向前。你应该按照同样的模式,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获得成功。人们挤在狭窄的轨道上,非常紧张,生怕出错。他们不能走“弯路”,不能退缩,造成“不介入”。但事实上,社会形势和个人境遇总是在变化,人生可以充满曲折,但通过曲折,你也可以得到比原来的安排更有意义的结果。
按照《老子》的观点,“逆者为人之动”,“祸兮福所依”。暂时的沮丧和无力是可以接受的。 “自然”就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看似不激进,但依然可以“物尽其用”。这也是“以弱胜强”的道理和修正。很多伟大的人都是经过长期的努力而“成功”的,包括我自己。
中新社记者:你我们2019年首次提出“全球旧学”概念。郝大为教授和安乐哲教授曾指出中国哲学与强调实体性和客观性的西方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老子的“人”也许是最能体现中西哲学差异的概念之一。您如何解释西方学界“全球旧学”的内涵和外延?
Tai Mixia:我的观点与David L. Hall 和Roger T. Ames 不同。我认为,不能仅仅因为中国和甘露哲学传统的差异就忽视文化内在的复杂性。 《全球老学》作为研究《老子》乃至中国哲学的视角,强调中外《老学》是一个整体,它们之间存在连续性,不能割裂为“中”与“西”。
“合作共赢”的理念存在、存在、超越等“天人”的概念不仅存在于西方,也存在于中国对《老子》的解释中。如汉代严尊将《老子志规》中的“人”解释为“虚无之空”,与有形、有形的物质世界有着明显的区别。又如明代陈一点在《老子》中阐述的“常道”。 《道德经》说:“恒常不变,天地无始,地无终。不可动摇,不变,看,听,无言。”所说的“人”类似于西方哲学中的“生物”或穿越时空的“存在”。如果你更详细地比较,你会发现,即使“人”与古希腊柏拉图相同,图或亚里士多德基于逻辑或逻各斯的宇宙论也不同,但它们与西方哲学家的其他宇宙论有共同之处。谁超越逻辑或超越语言。
因此,《老子》走出国门后,对不同的哲学传统产生了不同的反应。有人认为“老子”和他们一样,都是“永恒的智慧”。绝对真理只有一种,但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老子》也是其表现形式之一;有人认为“老子”与他们不同,但它可以是“他山之石”。例如,郝大为和安乐哲认为,《老子》的“道”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关系网络。参照此,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哲学的缺陷。
东西方对《老子》的解读有一次奇妙的“相遇”。许多西方的解释都采用了中国本土的解释。基于这个实际情况,我建议“全球老学”。
这个概念包含很多含义:“全球”表示研究领域h与中外老子兼容,也意味着研究不着眼于一种文化来赞扬或批评其他解释,而是强调超越一种文化的全球视野,看到不同文化中对《老子》的解释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涉及到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下的《老子》研究。这就需要文本训诂、考据等传统文学研究。还将充分运用当代理论,打破哲学和翻译学科的壁垒,解释《老子》国际传播等当代现象。可以说,它以《老子》为中心,但其外延却很广,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21年6月10日,“第五届老子文化论坛”在河南三门峡灵宝市开幕。图为论坛上背诵《道德经》的外国嘉宾。中新社记者 摄搬运工李侃
中新社记者:“全球老学”学习对于动员起来互学互鉴有何价值?
邰米霞:首先,我们必须探讨《老子》对世界和全人类做出的复杂贡献。其次,世界上大约95%的读者读过被翻译成母语的《老子》,许多不同的哲学、宗教和思想传统都认为《老子》的哲学与他们自己的思想是兼容的。因此,它可以成为连接不同人类文化的特殊交汇点。第三,通过跨国界、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让更多人思考如何运用《老子》哲学来处理当代问题。
“全球旧学”研究证明,文明之间的互学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微妙。不仅在中国,在西方,《老子》的传播已经形成了国际化的语境。更重要的是多元化《老子》在世界各地的流行以及国外《老子》回到中国的新诠释。 “全球老子”并不是单向传播形成的,而是涉及一种文化循环。 (超过)
面试官简介:
太弥霞。照片由采访者提供
米莎·塔德,美国汉学家,南开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全球旧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老庄易道文化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道家思想、比较哲学与比较宗教、“世古学”。代余著作有《老子翻译总览:全球老子概论》、《老子《自然》史翻译史:以第25章为例》、《老子《自然》史翻译史初探》拉丁文《老子》中的“有”与“无”概念》、《追寻《老子和商》句中阴阳概念的本源》以及《重新划分“模”中的“模”和“阴阳”的“素”》等。
您如何看待“软实力”?
中华文明建设为何硕果累累?
果实是否因为“科技与努力”而变得越来越甜?农业专家这样说
新生产力驱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经过三代人的坚持,柯基是如何将沙漠变成“金山”的?
惩治射钉枪改装火药枪罪,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常见案件
形意拳藏合月,刚柔相济铸就武术精神
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如何联系?
长江是“江”,黄河是“河”。河流和河流有什么区别?放宽公务员录用年龄释放出什么信号?
中新网评论:企业招聘也应放宽年龄限制
历时八年半的“国产潜艇”项目如期交付?台国防部长:难!
全国统一市场,统一在哪里?
税收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将持续向好
全球竞争打卡,中国好感度持续上升
陕西“南水北调”背后,只有水才能带动经济
全国70%以上的炸鳜鱼都来自阳春小镇!
山水之间,在河流中读懂中国